QuietAmbassa2025-04-13 14:05:32
你要是说这部电影达没达到它的目的 达到了 光是看完就ptsd了 但是我不会推荐给任何人 无意义地施加痛苦 就像伊拉克入侵战争本身一样 唯一的好处是只有一个半小时 但是这一个半小时也很难熬
Fan要坚强2025-04-13 00:08:48
很久没有看得如此沉浸式的电影了。应该是做到战争电影的极致了。对veteran同事又敬畏一分。
世界和平。@AMC
独行侠杀手阿何2025-04-17 20:08:52
仿佛亲身直面见证了一场近90分钟的战役,仿佛这么多年第一次如此身临其境地沉浸在真实的伊拉克战争作战场景中——原来战争,是这样的啊!开膛破肚,残肢遍地。小切口,大场面,众小生表演扎实。开场果真大型男凝现场,梦回《某种物质》,振奋士气!太解压了!直女都瞬间看得提神振奋!和《美国内战》一脉相承的声音设计并更上一层楼,由模仿半失聪的浑浊声效扭转为撕心裂肺、惨绝人寰的嚎叫如裂帛般划破片刻静寂,如尖刀扎戳人心,堪比婴儿爆发出呱呱坠地的啼哭!炸弹爆炸后土黄烟雾弥漫至遮天蔽日,战争片俨成恐怖片般氤氲着末日气息。谢幕中提味的片尾曲搭配出现蒙上马赛克的原型人物很是讽刺,尔后绵延的梦呓缭绕。[刚好时隔一年再临我舒适的天堂澳门葡京人英皇IMAX激光二代12声道影院,上次《美国内战》首映日只得10人,今次只有4人!]
EH2025-04-17 14:29:24
很多事情可以三缄其口,唯独对战争的立场不可以。无论是犬儒主义式喟叹——战争就是这样的——还是人本主义式悲鸣——战争不该是这样,只有选好一边才能有连贯的审美呈现。对时间流速的严重失控、大乱阵脚的景别选择、意欲雨露均沾实则皆成手中流沙的群像刻画都让人很着急加兰到底是要冷纪录还是要热叙事。而一旦提炼不出来他的立场,奇观就会很危险。如果说在鲍德里亚的眼里《现代启示录》是越战的延伸乃至是其本身,《战·役》与伊拉克战争的关系同理可证。
Mr. Infamous2025-05-08 15:27:12
从《某种物质》开局,以为会带来一个非常特别的战争片,不过只是略有特别而已。所有的对峙,哪怕是血肉横飞的苦痛,都抵不过平民母亲一句撕心裂肺的「WHY」。但蝼蚁和蝼蚁之间哪里交换得出什么答案,悲痛从来不涉及高层,底层不过是在各种形式的战争里习惯性地互殴、敌视,以为惊恐带来的团结、英勇是一切意义,哪会多想从起点开始,一切灾难就是人为,都是无妄。三星半。
1984频道2025-04-10 12:03:43
零爽感战斗场面的战争题材影片,主要目的就是把人放在影院里感受战争的混乱,一切视听只服务于此。本片以大型男凝现场开篇,动感十足,瞬间切到极其安静的行动中,然后持续了近30分钟的静默戏,紧接着用极致的响动打破这份宁静,把观众代入战斗场景中,一直到结尾。我佩服导演,不只是还原战争的真实感把观众代入战争中,而是想尽办法折磨观众的视听来达到让观众感受战争慌乱与残酷,比如对讲机里的声音拉升来骚扰观众的耳膜,装甲车内听到子弹打铁的环绕声等等。其实影片拍的尽量保持客观,比如房屋爆炸时伊拉克一家人的眼神,以及收尾后走到街上的伊拉克反抗组织成员们,没什么对错,就是一场无意义的战争,只是影片结尾的真人花絮毁了这种客观,这个欢乐的氛围一出来,就仿佛在赞颂美军大家庭不抛弃不放弃了。加兰导演不拍科幻,变成军迷……
Xaviera2025-04-17 21:19:24
特地在英皇看了IMAX版,沉浸感拉满,比《美国内战》距离更近地贴近现场,几乎跟同程跟拍没区别。前面大半个小时完全无配乐,只剩士兵们在屋里沟通观察,但你会觉得每一分钟都可能有突击发生,然后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嘭地一声就来了。最令人难受的是,过往的片子里如果是重伤镜头可能就会只给那么一下,但这一部伤兵痛苦的叫声是电影的配乐的程度,后来的无线电声,伤兵叫声,枪声成为大部分背景音,令整部戏的真实感进一步提升。虽说真实感max但这也是全片最值得看的部分,原以为平民的why why why会是一次叩问,但最后依然是歌颂战争英雄而不是反战的落点实在无法称之为佳作。
舌在足矣2025-04-13 12:17:08
一部类似《黑鹰坠落》式的战争恐怖片。除去开头与结尾,90分钟的片长几乎就是对于这场遭遇战的实时还原再现,以出色的声音设计最大程度上给予观众战斗混乱的临场感,没有任何其他拖泥带水的“人物介绍”、“来龙去脉”。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解读空间都被交给了观众,但片尾的原型人物的素材不免还是会让人觉得是如《黑鹰坠落》一般的anti-war/pro-veteran作品
Virgil2025-04-26 20:14:15
@ 康怡 Dolby Atmos惨叫ASMR,比较恶心结尾的意识形态宣传,前面全都特别对whump人口味:观众凝视这帮人战斗和他们在片头凝视紧身衣健美操其实可以没区别。在音效好的厅看就是惨叫与少量gore纯享,Joseph Quinn年度尖叫鸡大赏(所以结尾除了意识形态宣传恶心,还有一点恶心就是前面大半部片被客体化了这么久之后这帮客体又试图抢夺话语权回归主体,我:你们能不能stay客体,烦不烦)。今年在影院看过最色的段落都出自A24,但片子都有我反感的propaganda,复盘一下颇觉微妙
张咏轩Wayne®2025-05-07 12:28:22
以近乎临床式的冷静,剖开伊拉克战争的一隅,摒弃传统战争片的宏大叙事,转而聚焦于海豹小队在拉马迪巷战中的窒息困局,用95分钟的逼仄视角,将观众拖入一场无解的死局。导演加兰延续了《机械姬》的极简美学,但此次更显克制,无配乐的真空环境、手持镜头的颠簸压迫、爆炸后持续的耳鸣音效,共同织就一张感官之网,使观者如坠战场。导演门多萨的亲身经历则赋予细节惊人的真实感:无线电混乱的杂音,中弹后士兵的痉挛,如纪录片般的精准,但这份真实也成双刃剑:当血肉横飞沦为重复的视觉符号,当士兵的哀嚎被拉长至情绪疲劳,影片的冲击力反而因过度堆砌而流于疏离。但值得玩味的是结尾的纪实处理,幸存者的笑脸与废墟间的伊拉克形成刺目对照,不加评判却暗含诘问。A24的选片眼光依旧独到,只是这次,形式上的实验性略胜于情感的穿透力。★★★
咸菜帮老大2025-04-10 20:37:01
以低成本實現的小格局臨場感。比片中血腥場面更具有觀影挑戰性的是作為背景樂貫穿大部份時間的慘叫與通訊聲,以及實時電影式時空建構帶來的壓迫。室內空間以主角的姿態目送侵入者留下濃煙和一地血污落荒而逃後,才迎來它原本的主人。最臨場的體驗帶來最私人的問題:這樣的戰場,你真的想去嗎?
Thè2025-05-02 06:12:18
之前有人表态“男人比女人更应该享受社会福利,因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都是男性”,看完我只觉得这些军人又何尝不是受害者,斥责发动战争的人吧,真的。
Riobluemoon2025-05-08 20:39:27
7分。追求真实感的极致,临场感很强。但反过来也可以认为戏剧感太弱了,导致故事很平。这种硬核战争片本身就是看各种枪械,战斗,拍出来其实挺没意思,也没看到啥战果,也没什么特别精彩的桥段,不过紧张的气氛渲染还是很到位的。说起来跑到别的国家,然后毁了别人房子,从头到尾都没搞清楚在执行啥任务,最后跑了,美国天兵这一套在伊拉克,阿富汗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果然这种都是用来给史密斯专员平账用的啊~~~
全自动NinGyou2025-04-12 07:00:27
不辱其名,War never changes. Officer现场崩溃的时候就体现出SEAL的素质了
蔡小马2025-05-09 10:35:41
战争片就应该这么拍,不要爽感,折磨观众,看完集体PTSD,就像这世上无数次战争一样,除了痛苦,没有任何意义。这部电影本应该有更高的评价,但是最后欢乐今宵一样的花絮,又变成了美帝的无知自恋,真是白瞎了这90分钟的惨叫。
Cherry樱桃之远2025-04-16 13:54:58
很长时间以来看过最纯粹最直接的战争电影,真实得可怕,一个多小时,突突突的枪声,伤员撕心裂肺的嚎叫,和无线电里密集的指令没断过,时不时穿插着暂时性失聪带来的嗡嗡声,太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深切体会到每个士兵的恐惧和绝望。最后当所有美军士兵都狼狈撤走,被占据房子的主人怯怯地走出来环顾被扫荡的房子,躲在四周埋伏的伊拉克民兵也纷纷走到街上,死一般的安静蔓延在整条被烟雾笼罩的街上,谁也没有赢,这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猪头妖怪2025-05-07 02:44:52
这差不多就是战争的真实面貌了:充满了无聊的等待、紧张、混乱、咒骂、硝烟、茫然失措、残肢断臂、嚎叫和血流满地,哪有什么光荣可言。战争最真实的模样,就是它最雄辩的反对者。
内陆飞鱼2025-05-10 12:51:50
看不清敌人的战争,就像跟空气作战,一番扫射、轰炸后,只剩残肢断臂的痛苦。
水水2025-05-09 17:30:38
武装到牙齿的声名赫赫的海豹突击队被散兵游勇按着打是怎么做到的?像在看伪纪录片,重点在伪,所有的战争创伤都像在表演。。。
方聿南2025-05-10 11:38:20
每一步剧情环节、每一种视听设定都是为了爽的反面而制造,一部彻头彻尾的反爽片,让人在毫无英雄主义的“快来救我”和“毁灭吧累了”之间激烈拉扯,连子弹射击和爆破效果都没有带来一丝丝破坏欲的观赏性,所有的等待、战斗和救援构成了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简直让人幽闭恐惧和焦虑症发作。从娱乐角度肯定是完全不好看,也因此有其强烈的反战价值,哪怕结尾来段欢声笑语的花絮,丝毫不可能抹除90分钟身陷地狱般的梦魇。通过神剧和游戏建立起的对战争的浪漫幻想会被当头棒喝击得粉碎。
End.2025-04-12 12:29:39
这些好评是什么鬼?视效音效是挺不错的,但真的很无聊??
牛奶很忙2025-05-08 23:36:32
战争惊悚片,半部悄咪咪,半部大叫驴,跟打仗一样煎熬,有点被战场煤气灯了
散步的侵略者2025-04-14 09:49:51
年度十佳,但对结尾花絮的立场有保留意见。90分钟无配乐纯靠视听技巧,加兰再一次证明自己是当代最会拍惊悚片的导演。科幻政治公路战争,任一类型混搭依然能轻松拿捏观众,IMAX厅更是能放大这种精心经营的沉浸效果。很不希望他就此放下导筒,有原创能力的类型片作者在好莱坞堪比濒危物种,少一个是一个了。
好大一只兔子2025-04-17 10:51:25
有一点是超越其他战争片的真实。就是双方大量互射,却鲜有中弹镜头刻画。此外,想起一部车臣战争电影《炼狱》,那个刻画更残酷。
基瑞尔2025-05-08 22:39:26
想起了《天空之眼》那种在一个很精简的时长里,未有附着更深重的历史背景和时政冲突,而只是详述一次行动的始末乃至它的各方面影响的表达。这里惨叫从未停止,扫射、监控、一触即发的对峙,但它很有可能是几十年来,一些地区最平常的一幕,到今时今日,也仍在上演。而除去精心加工的声效和视觉打磨,连演员都鲜少有突出的聚焦也维持模糊群像,这更是和资讯片无疑。虽然从《男人》《内·战》再到这里,总感觉Alex陷入一种“为了这碟醋来了一盘饺子”的重复;但他在交代的讯息里保持一种非常适当的立场和位置,还好他下部不是这个路线了。
鳄梨是一种蔬菜2025-04-24 05:15:59
音效相当好。整部电影平滑地滑过我的脑子,留下呻吟和爆炸声。
Parity2025-04-21 23:16:23
@ BFI IMAX
4
第一场戏便定下放大听觉感官的基础,以此在后续寻求一种对客观事件的主观感受还原。双层住宅作为全片的单一地理场景,在本地居民与敌人的视角下自然地构成了被美军侵略的国家的提喻。与其说“没有立场的沉浸式还原”不如说是呈现“多视角多立场下的分裂与均衡”:遇袭小队的恐惧惶然与支援小队的“乐在其中”;美军离去后尘埃落定的宁静本可作为坚定反战的落点,其后却迅速衔接“调性积极”的原型人物素材作为收尾,将可能的倾向重新拉回了中线
张小北2025-05-09 22:57:55
这个电影只有 95 分钟,去掉片头片尾正片只有 87 分钟左右,但却带给观众远超这个真实时长的紧张感和窒息感。战斗开始的毫无征兆,结束的突如其来,最后所有人都怅然所失,只留下一地鸡毛。这就是那场伊拉克战争的荒谬感。但作为战争片来说,本片格局太小了,其实就是一次班排级战斗,还是游击战,虽然沉浸感做的非常好,但这个片名实在是有点大了。
kylegun2025-05-07 01:30:17
铁栏积尘,手雷突入,盟军炮灰,血痕卡脚,晃神崩溃,飞机清场,滥轰拆楼……伊拉克街坊邻里艰难赶跑侵略者的又一天,狼狈龌龊的写实向还原很不错
宫唯明2025-05-08 23:06:47
音效上大分。它并没有着重于战斗时的枪击和爆炸,而是间隙时急促的呼吸和受伤的吼叫,其两者夹杂在一起的混乱感让战争去热血化的同时又精准的落入心理的层面,即对一切立场提纯过滤,抵达对自身恐惧与焦躁的角斗
孔府小鱼2025-05-08 21:47:34
三星半,格局小发挥稳定那种战争片。
Roy2025-04-12 04:45:35
出乎意料的拍摄手法 没有什么人物刻画 更多的是一群人的群体像 正片显得非常真实(尤其是推出去伊拉克的人当作先锋)非常大程度上表现出来了战争的残酷 (不过有一说一 开始的半个小时给我看睡着了)
庸爻儿2025-04-16 10:31:12
年度最佳战争片预定,被再现了的那两个小时的记忆。记忆里有很多冗淡,为战友注射却扎到自己的那根morphine,和不断被路过战友踢到的那条腐烂的腿,极大的创伤之下的那些微小细节啊才是宝藏呢。
倪永孝2025-05-10 05:22:21
这是我看过最烂的所谓战争片了!以为拍的巷战,这也太敷衍了,90分钟有80分钟在室内侦查对话,唯一的战斗场面撤退朝天打几抢!战车打出的机关炮都是用的特效!简直离谱,要沉浸体验战争俄乌,以军剿匪网上视频大把!还是第一人称视角不比这个沉浸多了
[未注销]2025-05-07 23:59:07
(虽然A24就没在神坛坐热过⋯⋯)
受困犹斗。
类型:纪念片。
Jess2025-05-06 20:52:26
之前在R上看到很多人都称赞它的真实,其中不乏vets,甚至有vets受不了走出影院的。就我读过的很多vets回忆录而言,这部片子确确实实胜在真呈现了战争的恐怖,让我想起了不少那些书里看过的情节。另一方面,战争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在等待和消磨。打中低分的不用说都是对战争毫无认知的冷眼旁观者,不懂也不适合看这个题材。看到最后会发现其实电影立场是非常反战的。
ÖsterOstrich2025-05-10 04:19:08
看到威尔保尔特演严肃角色但满脑子都是他的meme图。震惊了,左派艺术影院居然会放映鼓吹军国主义的电影,本以为或许会有反战情节,结果可怜的伊拉克无辜平民,直到片尾也没给个说法,反而是侵略者被颂扬。若不是有艺术影院联盟的月卡,绝不会单独买票去看这么一部平庸战争片。
倦鸟2025-05-10 00:06:54
真实 但是也真的难看 非常难看 甚至不如纪录片 别和黑鹰坠落比 相差天壤之别 既然是电影 你得让观众能看下去 工业垃圾
忏鸟2025-05-08 16:35:22
纯粹的纪实画像,从一个局部切片去呈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监视、遇袭、救援、撤离构成一整套毫无修饰的沉浸式体验,在残肢断臂与哀声嚎叫中瓦解传统英雄主义叙事,不讲前因后果,没有起承转合,一切突如其来又迅速结束,凸显了战争的虚无本质,整部影片并未刻意掺杂过多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倒是结尾疑似歌颂英雄般的原型人物对比使得所谓的反战态度变得有些暧昧不清。
Mr.Hungry2025-04-23 09:28:17
没劲。看到有友邻评价为战争的去浪漫化重现,我反而觉得是对情绪的浪漫重现。就单一场景记录人的恐惧痛苦绝望,跟对着伤员脸上拍两个小时得到的效果无异
荒林2025-05-07 22:19:44
想起了小时候家里凌晨时分屠夫过来杀猪的场景
阿七2025-05-08 22:13:48
文艺青年拍的战争片这么让人不爽的吗。在战场上一直懵逼状态,不是合格的大兵吧。只要没死就得集中精神,不然很容易死掉。开完枪直接不给反应镜头的因为电影想表现根本打不中人是吗。真的格局太小了。如果有钱有实力,一定会拍大场面战争,而不是矫情的要么拍战争里一直懵逼的大兵,要么拍伤员嗷嗷叫半集,要么拍战争里的摄影师,要么拍战争里的撤退…
谢谢你们的鱼2025-05-09 00:25:00
冷静、残酷,如同一部凯瑟琳·毕格罗电影,加兰延续了在《内战》中为动作场面营造的捧场感,以极小的切入点展现现代战争背后的巨大虚无。战士投入无意义的战争最终头破血流、仓皇而逃,人民因为无意义的战争失去家园,自家房子被炸得满目疮痍没有任何一方得到了胜利。结尾字幕以花絮加资料照片的方式更是传递了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感觉,加兰还是一如既往的独特。
竹和2025-04-16 15:36:52
这可能是我近期看过最优秀的A24的作品,仅凭对话跟画面调度就完全让我身临其境了一把身处战场的危险体验。影片前三分之一的每一秒都包裹了紧绷与肃杀的味道,中后段着力烘托了战场的无序混乱,让人相信的同时也让人感到绝大多数好莱坞故事片里的战场有多么fictional。以威尔保尔特为首的演员班底表演十分准确,确保了观众体验的逼真,也同时无声倒逼观众重新思考无效战争的意义。
喵与刀2025-05-10 00:26:20
美国内战上一次当,这又来一次。A24真有你的~单兵装备这么牛逼,心理素质和战斗意志这么差,还好意思拍出来现眼~
faroe.2025-04-22 02:25:37
影片本身有很明显的反战、去英雄化的意图,和有些评论提到的一样,因为影片出色的声音设计,看完很难不对战争ptsd。但这样让电影近乎痴迷地重现老兵眼中的真实(就是为什么这段故事又是以老兵视角叙述?如果关于这个事件只能有一个视角被搬上大荧幕,为什么又是这位美国老兵?)以及最后的大段对电影中出现的真实个人的致敬显得意义不明。
ChrisKirk2025-05-09 11:23:46
当电影影像传达的东西含糊不清,甚至在媒介本身的选择和运用上都足以让创作者深陷自证漩涡的时候,这种奇观化的暴力有任何存在和讨论的必要吗?
拔刀诀2025-05-08 20:06:30
很真实很残酷很无聊…更想看对面几乎看不见的另一方,他们为何而战。
如意萬重2025-05-07 21:39:58
这部战争电影的出现太适合给现在哪些叫嚣着战争战斗的那些人看了。让大家看看20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巷战有多可怕,就算美军有绝对军事优势,天上飞机轰鸣,地下坦克支援,红外线成像监视,仍然被神出鬼没的敌人打到小队几乎全灭。敌人四面八方忽隐忽现,很难杀伤对方,也没办法真正的固守房间。只能等运兵车支援把他们带走。
这部电影的体验感非常到位,蛙小队直接被打晕了,打到没有战斗力的呈现太真实了。腿软大脑宕机不知所措的表现过于真实,让我看着都紧张。上一部看如此紧张残酷的电影还是《格罗兹尼巷战》(此片的豆瓣条目都消失了),巷战完全是绞肉机,就算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也没办法坚持多久。
2025年新电影的第一个5星,还是祈愿不要发生战争吧。
小哥2025-05-08 20:57:32
1个小时6分钟就炸死了自己人一个,海豹突击队应该是最精英的部队之一了全程瞎比乱开枪,对面一群武装份子各种当着面穿大街,各种露头开枪没死一个....2楼每个窗户都有人,居然被人贴脸投掷了手榴弹进来,2两装甲运兵车来接人被IED一炸自己跑了,2个车都有重火力没开一枪,全程就是在各种乱叫乱开枪,其他啥也不是,让我从新认识了海豹突击队就是一群菜鸡!!!
Johnny Fung2025-05-08 00:43:51
A24反战电影,气质很棒,喜欢。和前作《Civil War》一样,反传统,极简叙事,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大义,没有仇恨,没有壮烈神话,没有坚不可摧的战友情。沉浸式影像只服务于战争的混乱、血腥、残酷、高压、现实,这一切让战争显得愚蠢无比。尤其是在今天政治环境高度极化的美国,A24这样不带有明显政治立场的影片,也是对整日鼓吹对立仇恨的小丑政客们的蔑视。
战·争豆瓣热评
QuietAmbassa2025-04-13 14:05:32
你要是说这部电影达没达到它的目的 达到了 光是看完就ptsd了 但是我不会推荐给任何人 无意义地施加痛苦 就像伊拉克入侵战争本身一样 唯一的好处是只有一个半小时 但是这一个半小时也很难熬
Fan要坚强2025-04-13 00:08:48
很久没有看得如此沉浸式的电影了。应该是做到战争电影的极致了。对veteran同事又敬畏一分。 世界和平。@AMC
独行侠杀手阿何2025-04-17 20:08:52
仿佛亲身直面见证了一场近90分钟的战役,仿佛这么多年第一次如此身临其境地沉浸在真实的伊拉克战争作战场景中——原来战争,是这样的啊!开膛破肚,残肢遍地。小切口,大场面,众小生表演扎实。开场果真大型男凝现场,梦回《某种物质》,振奋士气!太解压了!直女都瞬间看得提神振奋!和《美国内战》一脉相承的声音设计并更上一层楼,由模仿半失聪的浑浊声效扭转为撕心裂肺、惨绝人寰的嚎叫如裂帛般划破片刻静寂,如尖刀扎戳人心,堪比婴儿爆发出呱呱坠地的啼哭!炸弹爆炸后土黄烟雾弥漫至遮天蔽日,战争片俨成恐怖片般氤氲着末日气息。谢幕中提味的片尾曲搭配出现蒙上马赛克的原型人物很是讽刺,尔后绵延的梦呓缭绕。[刚好时隔一年再临我舒适的天堂澳门葡京人英皇IMAX激光二代12声道影院,上次《美国内战》首映日只得10人,今次只有4人!]
EH2025-04-17 14:29:24
很多事情可以三缄其口,唯独对战争的立场不可以。无论是犬儒主义式喟叹——战争就是这样的——还是人本主义式悲鸣——战争不该是这样,只有选好一边才能有连贯的审美呈现。对时间流速的严重失控、大乱阵脚的景别选择、意欲雨露均沾实则皆成手中流沙的群像刻画都让人很着急加兰到底是要冷纪录还是要热叙事。而一旦提炼不出来他的立场,奇观就会很危险。如果说在鲍德里亚的眼里《现代启示录》是越战的延伸乃至是其本身,《战·役》与伊拉克战争的关系同理可证。
Mr. Infamous2025-05-08 15:27:12
从《某种物质》开局,以为会带来一个非常特别的战争片,不过只是略有特别而已。所有的对峙,哪怕是血肉横飞的苦痛,都抵不过平民母亲一句撕心裂肺的「WHY」。但蝼蚁和蝼蚁之间哪里交换得出什么答案,悲痛从来不涉及高层,底层不过是在各种形式的战争里习惯性地互殴、敌视,以为惊恐带来的团结、英勇是一切意义,哪会多想从起点开始,一切灾难就是人为,都是无妄。三星半。
1984频道2025-04-10 12:03:43
零爽感战斗场面的战争题材影片,主要目的就是把人放在影院里感受战争的混乱,一切视听只服务于此。本片以大型男凝现场开篇,动感十足,瞬间切到极其安静的行动中,然后持续了近30分钟的静默戏,紧接着用极致的响动打破这份宁静,把观众代入战斗场景中,一直到结尾。我佩服导演,不只是还原战争的真实感把观众代入战争中,而是想尽办法折磨观众的视听来达到让观众感受战争慌乱与残酷,比如对讲机里的声音拉升来骚扰观众的耳膜,装甲车内听到子弹打铁的环绕声等等。其实影片拍的尽量保持客观,比如房屋爆炸时伊拉克一家人的眼神,以及收尾后走到街上的伊拉克反抗组织成员们,没什么对错,就是一场无意义的战争,只是影片结尾的真人花絮毁了这种客观,这个欢乐的氛围一出来,就仿佛在赞颂美军大家庭不抛弃不放弃了。加兰导演不拍科幻,变成军迷……
Xaviera2025-04-17 21:19:24
特地在英皇看了IMAX版,沉浸感拉满,比《美国内战》距离更近地贴近现场,几乎跟同程跟拍没区别。前面大半个小时完全无配乐,只剩士兵们在屋里沟通观察,但你会觉得每一分钟都可能有突击发生,然后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嘭地一声就来了。最令人难受的是,过往的片子里如果是重伤镜头可能就会只给那么一下,但这一部伤兵痛苦的叫声是电影的配乐的程度,后来的无线电声,伤兵叫声,枪声成为大部分背景音,令整部戏的真实感进一步提升。虽说真实感max但这也是全片最值得看的部分,原以为平民的why why why会是一次叩问,但最后依然是歌颂战争英雄而不是反战的落点实在无法称之为佳作。
舌在足矣2025-04-13 12:17:08
一部类似《黑鹰坠落》式的战争恐怖片。除去开头与结尾,90分钟的片长几乎就是对于这场遭遇战的实时还原再现,以出色的声音设计最大程度上给予观众战斗混乱的临场感,没有任何其他拖泥带水的“人物介绍”、“来龙去脉”。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解读空间都被交给了观众,但片尾的原型人物的素材不免还是会让人觉得是如《黑鹰坠落》一般的anti-war/pro-veteran作品
Virgil2025-04-26 20:14:15
@ 康怡 Dolby Atmos惨叫ASMR,比较恶心结尾的意识形态宣传,前面全都特别对whump人口味:观众凝视这帮人战斗和他们在片头凝视紧身衣健美操其实可以没区别。在音效好的厅看就是惨叫与少量gore纯享,Joseph Quinn年度尖叫鸡大赏(所以结尾除了意识形态宣传恶心,还有一点恶心就是前面大半部片被客体化了这么久之后这帮客体又试图抢夺话语权回归主体,我:你们能不能stay客体,烦不烦)。今年在影院看过最色的段落都出自A24,但片子都有我反感的propaganda,复盘一下颇觉微妙
张咏轩Wayne®2025-05-07 12:28:22
以近乎临床式的冷静,剖开伊拉克战争的一隅,摒弃传统战争片的宏大叙事,转而聚焦于海豹小队在拉马迪巷战中的窒息困局,用95分钟的逼仄视角,将观众拖入一场无解的死局。导演加兰延续了《机械姬》的极简美学,但此次更显克制,无配乐的真空环境、手持镜头的颠簸压迫、爆炸后持续的耳鸣音效,共同织就一张感官之网,使观者如坠战场。导演门多萨的亲身经历则赋予细节惊人的真实感:无线电混乱的杂音,中弹后士兵的痉挛,如纪录片般的精准,但这份真实也成双刃剑:当血肉横飞沦为重复的视觉符号,当士兵的哀嚎被拉长至情绪疲劳,影片的冲击力反而因过度堆砌而流于疏离。但值得玩味的是结尾的纪实处理,幸存者的笑脸与废墟间的伊拉克形成刺目对照,不加评判却暗含诘问。A24的选片眼光依旧独到,只是这次,形式上的实验性略胜于情感的穿透力。★★★
咸菜帮老大2025-04-10 20:37:01
以低成本實現的小格局臨場感。比片中血腥場面更具有觀影挑戰性的是作為背景樂貫穿大部份時間的慘叫與通訊聲,以及實時電影式時空建構帶來的壓迫。室內空間以主角的姿態目送侵入者留下濃煙和一地血污落荒而逃後,才迎來它原本的主人。最臨場的體驗帶來最私人的問題:這樣的戰場,你真的想去嗎?
Thè2025-05-02 06:12:18
之前有人表态“男人比女人更应该享受社会福利,因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都是男性”,看完我只觉得这些军人又何尝不是受害者,斥责发动战争的人吧,真的。
Riobluemoon2025-05-08 20:39:27
7分。追求真实感的极致,临场感很强。但反过来也可以认为戏剧感太弱了,导致故事很平。这种硬核战争片本身就是看各种枪械,战斗,拍出来其实挺没意思,也没看到啥战果,也没什么特别精彩的桥段,不过紧张的气氛渲染还是很到位的。说起来跑到别的国家,然后毁了别人房子,从头到尾都没搞清楚在执行啥任务,最后跑了,美国天兵这一套在伊拉克,阿富汗重复了一遍又一遍,果然这种都是用来给史密斯专员平账用的啊~~~
全自动NinGyou2025-04-12 07:00:27
不辱其名,War never changes. Officer现场崩溃的时候就体现出SEAL的素质了
蔡小马2025-05-09 10:35:41
战争片就应该这么拍,不要爽感,折磨观众,看完集体PTSD,就像这世上无数次战争一样,除了痛苦,没有任何意义。这部电影本应该有更高的评价,但是最后欢乐今宵一样的花絮,又变成了美帝的无知自恋,真是白瞎了这90分钟的惨叫。
Cherry樱桃之远2025-04-16 13:54:58
很长时间以来看过最纯粹最直接的战争电影,真实得可怕,一个多小时,突突突的枪声,伤员撕心裂肺的嚎叫,和无线电里密集的指令没断过,时不时穿插着暂时性失聪带来的嗡嗡声,太沉浸式的体验,让观众深切体会到每个士兵的恐惧和绝望。最后当所有美军士兵都狼狈撤走,被占据房子的主人怯怯地走出来环顾被扫荡的房子,躲在四周埋伏的伊拉克民兵也纷纷走到街上,死一般的安静蔓延在整条被烟雾笼罩的街上,谁也没有赢,这只是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猪头妖怪2025-05-07 02:44:52
这差不多就是战争的真实面貌了:充满了无聊的等待、紧张、混乱、咒骂、硝烟、茫然失措、残肢断臂、嚎叫和血流满地,哪有什么光荣可言。战争最真实的模样,就是它最雄辩的反对者。
内陆飞鱼2025-05-10 12:51:50
看不清敌人的战争,就像跟空气作战,一番扫射、轰炸后,只剩残肢断臂的痛苦。
水水2025-05-09 17:30:38
武装到牙齿的声名赫赫的海豹突击队被散兵游勇按着打是怎么做到的?像在看伪纪录片,重点在伪,所有的战争创伤都像在表演。。。
方聿南2025-05-10 11:38:20
每一步剧情环节、每一种视听设定都是为了爽的反面而制造,一部彻头彻尾的反爽片,让人在毫无英雄主义的“快来救我”和“毁灭吧累了”之间激烈拉扯,连子弹射击和爆破效果都没有带来一丝丝破坏欲的观赏性,所有的等待、战斗和救援构成了无穷无尽的精神折磨,简直让人幽闭恐惧和焦虑症发作。从娱乐角度肯定是完全不好看,也因此有其强烈的反战价值,哪怕结尾来段欢声笑语的花絮,丝毫不可能抹除90分钟身陷地狱般的梦魇。通过神剧和游戏建立起的对战争的浪漫幻想会被当头棒喝击得粉碎。
End.2025-04-12 12:29:39
这些好评是什么鬼?视效音效是挺不错的,但真的很无聊??
牛奶很忙2025-05-08 23:36:32
战争惊悚片,半部悄咪咪,半部大叫驴,跟打仗一样煎熬,有点被战场煤气灯了
散步的侵略者2025-04-14 09:49:51
年度十佳,但对结尾花絮的立场有保留意见。90分钟无配乐纯靠视听技巧,加兰再一次证明自己是当代最会拍惊悚片的导演。科幻政治公路战争,任一类型混搭依然能轻松拿捏观众,IMAX厅更是能放大这种精心经营的沉浸效果。很不希望他就此放下导筒,有原创能力的类型片作者在好莱坞堪比濒危物种,少一个是一个了。
好大一只兔子2025-04-17 10:51:25
有一点是超越其他战争片的真实。就是双方大量互射,却鲜有中弹镜头刻画。此外,想起一部车臣战争电影《炼狱》,那个刻画更残酷。
基瑞尔2025-05-08 22:39:26
想起了《天空之眼》那种在一个很精简的时长里,未有附着更深重的历史背景和时政冲突,而只是详述一次行动的始末乃至它的各方面影响的表达。这里惨叫从未停止,扫射、监控、一触即发的对峙,但它很有可能是几十年来,一些地区最平常的一幕,到今时今日,也仍在上演。而除去精心加工的声效和视觉打磨,连演员都鲜少有突出的聚焦也维持模糊群像,这更是和资讯片无疑。虽然从《男人》《内·战》再到这里,总感觉Alex陷入一种“为了这碟醋来了一盘饺子”的重复;但他在交代的讯息里保持一种非常适当的立场和位置,还好他下部不是这个路线了。
鳄梨是一种蔬菜2025-04-24 05:15:59
音效相当好。整部电影平滑地滑过我的脑子,留下呻吟和爆炸声。
Parity2025-04-21 23:16:23
@ BFI IMAX 4 第一场戏便定下放大听觉感官的基础,以此在后续寻求一种对客观事件的主观感受还原。双层住宅作为全片的单一地理场景,在本地居民与敌人的视角下自然地构成了被美军侵略的国家的提喻。与其说“没有立场的沉浸式还原”不如说是呈现“多视角多立场下的分裂与均衡”:遇袭小队的恐惧惶然与支援小队的“乐在其中”;美军离去后尘埃落定的宁静本可作为坚定反战的落点,其后却迅速衔接“调性积极”的原型人物素材作为收尾,将可能的倾向重新拉回了中线
张小北2025-05-09 22:57:55
这个电影只有 95 分钟,去掉片头片尾正片只有 87 分钟左右,但却带给观众远超这个真实时长的紧张感和窒息感。战斗开始的毫无征兆,结束的突如其来,最后所有人都怅然所失,只留下一地鸡毛。这就是那场伊拉克战争的荒谬感。但作为战争片来说,本片格局太小了,其实就是一次班排级战斗,还是游击战,虽然沉浸感做的非常好,但这个片名实在是有点大了。
kylegun2025-05-07 01:30:17
铁栏积尘,手雷突入,盟军炮灰,血痕卡脚,晃神崩溃,飞机清场,滥轰拆楼……伊拉克街坊邻里艰难赶跑侵略者的又一天,狼狈龌龊的写实向还原很不错
宫唯明2025-05-08 23:06:47
音效上大分。它并没有着重于战斗时的枪击和爆炸,而是间隙时急促的呼吸和受伤的吼叫,其两者夹杂在一起的混乱感让战争去热血化的同时又精准的落入心理的层面,即对一切立场提纯过滤,抵达对自身恐惧与焦躁的角斗
孔府小鱼2025-05-08 21:47:34
三星半,格局小发挥稳定那种战争片。
Roy2025-04-12 04:45:35
出乎意料的拍摄手法 没有什么人物刻画 更多的是一群人的群体像 正片显得非常真实(尤其是推出去伊拉克的人当作先锋)非常大程度上表现出来了战争的残酷 (不过有一说一 开始的半个小时给我看睡着了)
庸爻儿2025-04-16 10:31:12
年度最佳战争片预定,被再现了的那两个小时的记忆。记忆里有很多冗淡,为战友注射却扎到自己的那根morphine,和不断被路过战友踢到的那条腐烂的腿,极大的创伤之下的那些微小细节啊才是宝藏呢。
倪永孝2025-05-10 05:22:21
这是我看过最烂的所谓战争片了!以为拍的巷战,这也太敷衍了,90分钟有80分钟在室内侦查对话,唯一的战斗场面撤退朝天打几抢!战车打出的机关炮都是用的特效!简直离谱,要沉浸体验战争俄乌,以军剿匪网上视频大把!还是第一人称视角不比这个沉浸多了
[未注销]2025-05-07 23:59:07
(虽然A24就没在神坛坐热过⋯⋯) 受困犹斗。 类型:纪念片。
Jess2025-05-06 20:52:26
之前在R上看到很多人都称赞它的真实,其中不乏vets,甚至有vets受不了走出影院的。就我读过的很多vets回忆录而言,这部片子确确实实胜在真呈现了战争的恐怖,让我想起了不少那些书里看过的情节。另一方面,战争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在等待和消磨。打中低分的不用说都是对战争毫无认知的冷眼旁观者,不懂也不适合看这个题材。看到最后会发现其实电影立场是非常反战的。
ÖsterOstrich2025-05-10 04:19:08
看到威尔保尔特演严肃角色但满脑子都是他的meme图。震惊了,左派艺术影院居然会放映鼓吹军国主义的电影,本以为或许会有反战情节,结果可怜的伊拉克无辜平民,直到片尾也没给个说法,反而是侵略者被颂扬。若不是有艺术影院联盟的月卡,绝不会单独买票去看这么一部平庸战争片。
倦鸟2025-05-10 00:06:54
真实 但是也真的难看 非常难看 甚至不如纪录片 别和黑鹰坠落比 相差天壤之别 既然是电影 你得让观众能看下去 工业垃圾
忏鸟2025-05-08 16:35:22
纯粹的纪实画像,从一个局部切片去呈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监视、遇袭、救援、撤离构成一整套毫无修饰的沉浸式体验,在残肢断臂与哀声嚎叫中瓦解传统英雄主义叙事,不讲前因后果,没有起承转合,一切突如其来又迅速结束,凸显了战争的虚无本质,整部影片并未刻意掺杂过多意识形态与政治立场,倒是结尾疑似歌颂英雄般的原型人物对比使得所谓的反战态度变得有些暧昧不清。
Mr.Hungry2025-04-23 09:28:17
没劲。看到有友邻评价为战争的去浪漫化重现,我反而觉得是对情绪的浪漫重现。就单一场景记录人的恐惧痛苦绝望,跟对着伤员脸上拍两个小时得到的效果无异
荒林2025-05-07 22:19:44
想起了小时候家里凌晨时分屠夫过来杀猪的场景
阿七2025-05-08 22:13:48
文艺青年拍的战争片这么让人不爽的吗。在战场上一直懵逼状态,不是合格的大兵吧。只要没死就得集中精神,不然很容易死掉。开完枪直接不给反应镜头的因为电影想表现根本打不中人是吗。真的格局太小了。如果有钱有实力,一定会拍大场面战争,而不是矫情的要么拍战争里一直懵逼的大兵,要么拍伤员嗷嗷叫半集,要么拍战争里的摄影师,要么拍战争里的撤退…
谢谢你们的鱼2025-05-09 00:25:00
冷静、残酷,如同一部凯瑟琳·毕格罗电影,加兰延续了在《内战》中为动作场面营造的捧场感,以极小的切入点展现现代战争背后的巨大虚无。战士投入无意义的战争最终头破血流、仓皇而逃,人民因为无意义的战争失去家园,自家房子被炸得满目疮痍没有任何一方得到了胜利。结尾字幕以花絮加资料照片的方式更是传递了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感觉,加兰还是一如既往的独特。
竹和2025-04-16 15:36:52
这可能是我近期看过最优秀的A24的作品,仅凭对话跟画面调度就完全让我身临其境了一把身处战场的危险体验。影片前三分之一的每一秒都包裹了紧绷与肃杀的味道,中后段着力烘托了战场的无序混乱,让人相信的同时也让人感到绝大多数好莱坞故事片里的战场有多么fictional。以威尔保尔特为首的演员班底表演十分准确,确保了观众体验的逼真,也同时无声倒逼观众重新思考无效战争的意义。
喵与刀2025-05-10 00:26:20
美国内战上一次当,这又来一次。A24真有你的~单兵装备这么牛逼,心理素质和战斗意志这么差,还好意思拍出来现眼~
faroe.2025-04-22 02:25:37
影片本身有很明显的反战、去英雄化的意图,和有些评论提到的一样,因为影片出色的声音设计,看完很难不对战争ptsd。但这样让电影近乎痴迷地重现老兵眼中的真实(就是为什么这段故事又是以老兵视角叙述?如果关于这个事件只能有一个视角被搬上大荧幕,为什么又是这位美国老兵?)以及最后的大段对电影中出现的真实个人的致敬显得意义不明。
ChrisKirk2025-05-09 11:23:46
当电影影像传达的东西含糊不清,甚至在媒介本身的选择和运用上都足以让创作者深陷自证漩涡的时候,这种奇观化的暴力有任何存在和讨论的必要吗?
拔刀诀2025-05-08 20:06:30
很真实很残酷很无聊…更想看对面几乎看不见的另一方,他们为何而战。
如意萬重2025-05-07 21:39:58
这部战争电影的出现太适合给现在哪些叫嚣着战争战斗的那些人看了。让大家看看20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巷战有多可怕,就算美军有绝对军事优势,天上飞机轰鸣,地下坦克支援,红外线成像监视,仍然被神出鬼没的敌人打到小队几乎全灭。敌人四面八方忽隐忽现,很难杀伤对方,也没办法真正的固守房间。只能等运兵车支援把他们带走。 这部电影的体验感非常到位,蛙小队直接被打晕了,打到没有战斗力的呈现太真实了。腿软大脑宕机不知所措的表现过于真实,让我看着都紧张。上一部看如此紧张残酷的电影还是《格罗兹尼巷战》(此片的豆瓣条目都消失了),巷战完全是绞肉机,就算经验丰富的老战士也没办法坚持多久。 2025年新电影的第一个5星,还是祈愿不要发生战争吧。
小哥2025-05-08 20:57:32
1个小时6分钟就炸死了自己人一个,海豹突击队应该是最精英的部队之一了全程瞎比乱开枪,对面一群武装份子各种当着面穿大街,各种露头开枪没死一个....2楼每个窗户都有人,居然被人贴脸投掷了手榴弹进来,2两装甲运兵车来接人被IED一炸自己跑了,2个车都有重火力没开一枪,全程就是在各种乱叫乱开枪,其他啥也不是,让我从新认识了海豹突击队就是一群菜鸡!!!
Johnny Fung2025-05-08 00:43:51
A24反战电影,气质很棒,喜欢。和前作《Civil War》一样,反传统,极简叙事,没有英雄主义,没有大义,没有仇恨,没有壮烈神话,没有坚不可摧的战友情。沉浸式影像只服务于战争的混乱、血腥、残酷、高压、现实,这一切让战争显得愚蠢无比。尤其是在今天政治环境高度极化的美国,A24这样不带有明显政治立场的影片,也是对整日鼓吹对立仇恨的小丑政客们的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