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i2024-06-23 01:18:04
在現實沉重與生命無常面前,評論本身絕對渺小,我們永遠不可能以這個維度來丈量一部片,但單從創作出發,這部片卻存在蠻大的期待落差。是剪輯問題,可能也是拍攝取徑問題。若本片定位是一場自我療傷之旅,那麼作者目前所作的自我闡述在深廣上顯然不足,以一種「文青式的哀悼」(僅有抒發、對倖存者的抽象質問,或似是而非的文墨堆砌,但缺乏對人的真正走近)尚不足以撐起後半那段復訪的意義。當然,對摯友的追逐、與之的拉扯與被棄下的心情反芻等,皆能在映後的詮釋中稍作彌補,卻未能在片中展現出充分脈絡。逝者對高中生涯的矛盾記憶和性別掙扎是有複雜性的,那篇關於ㄌ貼文的遺忘與嘆息或也是全片最有力道的時刻,但很可惜僅片段式地出現在片中。不確定對兩位摯友的生活周遭探尋(包括親友訪談)是否曾是紀錄方向,因其目前在片中大量缺席,非常可惜。
Siqi2025-03-30 07:05:02
评分是私心。个体生命的相逢又分别。
凯撒不爱我2024-08-19 01:25:10
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在念一封真挚的悼词,但因为哭到不能自已而让悼念者一个字都没听清。显然导演和生还者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讲述这个极度悲伤的故事。 尼泊尔的回访与前半段的采访割裂感严重。
火炭上的一滴糖2024-07-17 13:00:45
“但我必须相信世界是好的/如同相信你已然死去/我站在岛的中央/用山脉创造阴影,交换仿佛窒息的秘密/像时间自植物的孔隙穿越而来/生命流泻于地/委顿的坏朽光亮/温煦如是/如果你死了,请原谅我因我的世界可能/没有你的那么好——海太忧伤,山过多裂缝但也不是真正不好/因你未曾经历的好/将化为困惑未明的时间方格/倾斜地活着”
超人叔叔2024-10-29 21:34:41
抓不住想要表达的点 也带入不进两位不同态度的追寻意义;当时真没注意到这个新闻 难以想象这样的环境下还能生还是何等毅力跟煎熬
遠山堂後人2024-11-01 17:03:27
嚴重符合預期的台式紀錄片⋯又是拿了一個絕好的題材但是能力有限只有豐沛的情感去提供一個似是而非的探索過程,結論是什麼我不知道,也不重要,煽情到位了就行了。影像頗粗礪,情感頗真摯,這種黏黏膩膩的台式溫柔看多了就如同潮濕的天氣一樣不適。能看得出今年GH紀錄長片的初選評委酷愛這種寫實且真摯的end
Mr. Lei2024-04-13 05:52:23
#VdR2024# 友人在尼泊爾健行時意外離世,在積雪尚未消融的季節,藏身在狹小的岩窟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電影沒有沉浸在過度的悲傷情緒中無法自拔,而是從留給自己的書信中逐漸體會友人臨終前最後的心境,導演也親自前往尼泊爾重走一遍友人健行的路途。影像不算精緻,但勝在真摯動人。
TMHLIB2024-10-05 23:19:43
原担心负评提的画面无言、不工整,但看时倒喜欢这类片段。当幸存者走在劫后余生的重建路上,沉默与摇晃有其必要。若创伤感是精致流畅,我反而怀疑。欣赏导演坚持私密性,以三阶段连作来看更是如此。2018 年特稿《大雪过后,归来的人》替被媒体丑化的梁圣岳平反,2019 年书籍《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回归刘宸君的文学心灵,最终 2024 年电影《雪水消融的季节》追索罗苡珊的伤痛和解。前两作都没让位公共性,第三作维持私密性,不仅避免自我模糊,也在阶段连作上以均衡调性共组生死溯源。
谁砍倒了樱桃树2024-04-15 03:27:59
#Vdr 前半算是纪录者与经历者的对比。后半越想去切身体验,越能感受到与苦痛之间的隔阂。扎心,看到结尾宛如得救的镜头,却仍觉得胸闷。
F_2024-08-19 00:01:29
#香港SIFF 有聽說在山形工作坊就有過剪輯素材上的困境,現在看到成片後感覺到了對不同媒介素材的運用問題?
nöui2024-05-07 14:38:23
其实看到最后觉得太满了,但是完成友人遗愿的心意是无论如何也不需要节制的,导演你做的很棒,会有更多人记住你朋友的故事。
Pincent2024-11-25 04:07:52
7.5 动情的叙述节奏,如雪地里行走一般。
無邊無際2024-04-17 06:01:41
做的非常細膩入微,但遺憾(生命的停止)也就停留在這裡。
阿思思2024-08-25 16:18:58
不知道是创作拍摄还是剪辑的问题……节奏很差,表达不明,非常无聊,我的前面、左边和右边连着的两位包括我自己都睡着了……甚至引起了我对某一类文艺作品乃至文艺人的反感,这种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情绪世界和意义追逐里的风格,我曾经喜欢过(也许曾经我也向往这样的人),现在却觉得不能再忍受。
陈好康2024-12-14 04:43:47
悼念亡友再度重现之必要,与追缉永不可得之物之无用,交缠出《雪水消融的季节》,但作品也便是这二者之混合体,造成了在必要与无用中反复横跳的观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悼知其不可追,一往无前,大致如此。
SpyLiu2024-12-07 15:46:28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导演将格外多的个人情感融入片中,情感足够真挚,影像无功无过。
HALHYUN2024-08-25 20:01:58
替離開的人解讀死亡已經是需要再三慎重的事情,導演只是用影像給自己寫詩
豆友1819395912024-11-11 16:43:16
好像不是很对胃口……对三个人最后都没有能够同理到,映后试图理解导演感到被排除的不甘(?)和為了不剪得太私密而故意留出的距離,但好像要告訴我導演和宸君的關係我才有辦法理解這件事。可能本身就不適合公映(?)
Weeeee2024-12-06 15:04:27
看的時候山丘的表現,包括那個奇怪的笑容讓我覺得他有創傷的逃避,而記錄者卻咄咄進逼山丘用自己觀點去抒發故事,這讓我觀看過程非常不適
Knil2025-03-30 19:53:46
BFI flare影展的台湾纪录片。喜欢雪山遇难题材,但这部没有详写遇难过程,而是透过幸存者和故地重游去讲述事故背后的难以治愈的悲痛。是写给挚友的一篇很美的悼文。(导演话风好像安溥
莫失莫忘2024-05-09 06:59:32
#VdR2024# 7/10 动人且细腻的影像。
liulexuan1232025-04-27 07:53:49
雪水消融的季节,题材很好,就是为了纪念死去的好友而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电影分两段来进行描述,一段是采访刘宸君男友梁圣岳,另一段则是导演罗以珊前往尼泊尔探寻好友刘宸君的轨迹,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半段,将这个过程和盘托出,前半段我看到了获救之后男友梁圣岳的状态,丝毫没有为刘宸君的死而感到惋惜,电影拍摄手法太多抖动,加上融入了许多以往的影像,一些照片、视频等等,个人觉得还是显得比较散乱的,但是我感慨的是尼泊尔提普林村的居民的善良救助了失联近50天的这对情侣所打动,给他们吃住,挺好的,但是节奏略显压抑和沉闷一些,给7分
2024-10-12 16:41:33
有時候生活也不只有這些事情可以關注,這或許是需要我們從中學習將事情看得更廣更大,而非糾結在某人某事上,從某人某事擴大我們能做些什麼?
春天是2024-11-12 13:41:19
2024.11.12台北金马影展
看到题材觉得很惊喜,但或许因为本身我对这类题材有一种不同的预期,所以最后感觉好像不是特别对胃口。总觉得在纪录片当中导演的存在感过于强烈,过于私密性的问题。也会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更多对于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忽略本身在题材中更为吸引人的自然、性别、生命问题。但不可否认,这本身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荒井2024-12-07 00:49:35
#SGIFF35。每一幀都留有宸君在世上最後的痕跡:他騎過的車、用過的服飾、搜救到他的人員、發現他蹤跡的尼泊爾村民、他曾踏過的路、他去世時的山洞等,無不映射著導演對他無窮的思念與執念。日常化的鏡頭捕捉到的是每個相關人與景於事後最真實的狀態,積雪並未化完,人們也仍過著普通的生活,這些在大螢幕的呈現下變得格外殘忍,非常有意義的紀錄片,喜歡苡珊的細膩。ps我們的周圍某位觀眾用了某種非常具有親切感的香水,邊看這樁悲劇的同時邊被它的味道時刻治癒著,奇妙的體驗。
球球你了2024-08-25 19:26:32
非常动人,第一次电影结束后没有人鼓掌,大概所有人都还沉浸在那淡淡的忧伤中… 我的话题很少提及死亡,作为旁观者,被打动,但依旧不会理解,很浪漫啊,但我应该不会重返尼泊尔到那个小小的洞穴中了…… 纪录片相对来说还是更有力量的
小浮2025-03-25 07:07:21
哀悼的影像有时也是有点对于幸存者的残忍,但是仍然是很珍贵的联结。像是画面拍摄雨雪时说的导演说的那样:我的想象还是太不着边际了
aiiumm2024-05-03 12:56:03
虽然画面不是很精致,但感情很真挚动人。山的自由和神秘虽然很吸引人…看完更加感觉到自然的残酷和人面对自然的无能为力。
Pork Belly2024-10-05 17:32:41
其实核心拍摄对象退出后,这个项目可以放一放的,现在形式感远大于内容。 不过真的很想了解宸君,是个内心非常丰富有趣的人吧。买了本《沙郡纪年》
倔强的老鼠2024-12-14 13:20:48
看到背景故事時,就已經被感動得不行,於是買票去看了電影。但影片本身節奏實在欠把控,導演太沈浸在自己個人的悲傷和情緒中了。拍這類切身的主題是殘酷而不易的,最難是自覺。
豆友1911002832024-08-25 17:25:26
活得好有生命力的一群人,但是节奏不行。比较让我惊喜的是其中gender的表达,全片描述逝者都是用的“he”,相比较报纸媒体对男女朋友的称呼,这才是对逝者自我认同更精确的表达。#summeriff 18
懒_妖_2025-02-23 08:14:35
中途睡过去了。其实我是不能理解获救男生的状态,只能说爱人方式不同。能勇敢去感受自然的人,触角应该十分丰富,所以当他们把这么多种情感展示给凡人,除了接受很难有别的共鸣。
雪水消融的季节豆瓣热评
Cari2024-06-23 01:18:04
在現實沉重與生命無常面前,評論本身絕對渺小,我們永遠不可能以這個維度來丈量一部片,但單從創作出發,這部片卻存在蠻大的期待落差。是剪輯問題,可能也是拍攝取徑問題。若本片定位是一場自我療傷之旅,那麼作者目前所作的自我闡述在深廣上顯然不足,以一種「文青式的哀悼」(僅有抒發、對倖存者的抽象質問,或似是而非的文墨堆砌,但缺乏對人的真正走近)尚不足以撐起後半那段復訪的意義。當然,對摯友的追逐、與之的拉扯與被棄下的心情反芻等,皆能在映後的詮釋中稍作彌補,卻未能在片中展現出充分脈絡。逝者對高中生涯的矛盾記憶和性別掙扎是有複雜性的,那篇關於ㄌ貼文的遺忘與嘆息或也是全片最有力道的時刻,但很可惜僅片段式地出現在片中。不確定對兩位摯友的生活周遭探尋(包括親友訪談)是否曾是紀錄方向,因其目前在片中大量缺席,非常可惜。
Siqi2025-03-30 07:05:02
评分是私心。个体生命的相逢又分别。
凯撒不爱我2024-08-19 01:25:10
这部电影就像是导演在念一封真挚的悼词,但因为哭到不能自已而让悼念者一个字都没听清。显然导演和生还者都还没有准备好如何讲述这个极度悲伤的故事。 尼泊尔的回访与前半段的采访割裂感严重。
火炭上的一滴糖2024-07-17 13:00:45
“但我必须相信世界是好的/如同相信你已然死去/我站在岛的中央/用山脉创造阴影,交换仿佛窒息的秘密/像时间自植物的孔隙穿越而来/生命流泻于地/委顿的坏朽光亮/温煦如是/如果你死了,请原谅我因我的世界可能/没有你的那么好——海太忧伤,山过多裂缝但也不是真正不好/因你未曾经历的好/将化为困惑未明的时间方格/倾斜地活着”
超人叔叔2024-10-29 21:34:41
抓不住想要表达的点 也带入不进两位不同态度的追寻意义;当时真没注意到这个新闻 难以想象这样的环境下还能生还是何等毅力跟煎熬
遠山堂後人2024-11-01 17:03:27
嚴重符合預期的台式紀錄片⋯又是拿了一個絕好的題材但是能力有限只有豐沛的情感去提供一個似是而非的探索過程,結論是什麼我不知道,也不重要,煽情到位了就行了。影像頗粗礪,情感頗真摯,這種黏黏膩膩的台式溫柔看多了就如同潮濕的天氣一樣不適。能看得出今年GH紀錄長片的初選評委酷愛這種寫實且真摯的end
Mr. Lei2024-04-13 05:52:23
#VdR2024# 友人在尼泊爾健行時意外離世,在積雪尚未消融的季節,藏身在狹小的岩窟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電影沒有沉浸在過度的悲傷情緒中無法自拔,而是從留給自己的書信中逐漸體會友人臨終前最後的心境,導演也親自前往尼泊爾重走一遍友人健行的路途。影像不算精緻,但勝在真摯動人。
TMHLIB2024-10-05 23:19:43
原担心负评提的画面无言、不工整,但看时倒喜欢这类片段。当幸存者走在劫后余生的重建路上,沉默与摇晃有其必要。若创伤感是精致流畅,我反而怀疑。欣赏导演坚持私密性,以三阶段连作来看更是如此。2018 年特稿《大雪过后,归来的人》替被媒体丑化的梁圣岳平反,2019 年书籍《我所告诉你关于那座山的一切》回归刘宸君的文学心灵,最终 2024 年电影《雪水消融的季节》追索罗苡珊的伤痛和解。前两作都没让位公共性,第三作维持私密性,不仅避免自我模糊,也在阶段连作上以均衡调性共组生死溯源。
谁砍倒了樱桃树2024-04-15 03:27:59
#Vdr 前半算是纪录者与经历者的对比。后半越想去切身体验,越能感受到与苦痛之间的隔阂。扎心,看到结尾宛如得救的镜头,却仍觉得胸闷。
F_2024-08-19 00:01:29
#香港SIFF 有聽說在山形工作坊就有過剪輯素材上的困境,現在看到成片後感覺到了對不同媒介素材的運用問題?
nöui2024-05-07 14:38:23
其实看到最后觉得太满了,但是完成友人遗愿的心意是无论如何也不需要节制的,导演你做的很棒,会有更多人记住你朋友的故事。
Pincent2024-11-25 04:07:52
7.5 动情的叙述节奏,如雪地里行走一般。
無邊無際2024-04-17 06:01:41
做的非常細膩入微,但遺憾(生命的停止)也就停留在這裡。
阿思思2024-08-25 16:18:58
不知道是创作拍摄还是剪辑的问题……节奏很差,表达不明,非常无聊,我的前面、左边和右边连着的两位包括我自己都睡着了……甚至引起了我对某一类文艺作品乃至文艺人的反感,这种完全陶醉在自己的情绪世界和意义追逐里的风格,我曾经喜欢过(也许曾经我也向往这样的人),现在却觉得不能再忍受。
陈好康2024-12-14 04:43:47
悼念亡友再度重现之必要,与追缉永不可得之物之无用,交缠出《雪水消融的季节》,但作品也便是这二者之混合体,造成了在必要与无用中反复横跳的观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悼知其不可追,一往无前,大致如此。
SpyLiu2024-12-07 15:46:28
#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导演将格外多的个人情感融入片中,情感足够真挚,影像无功无过。
HALHYUN2024-08-25 20:01:58
替離開的人解讀死亡已經是需要再三慎重的事情,導演只是用影像給自己寫詩
豆友1819395912024-11-11 16:43:16
好像不是很对胃口……对三个人最后都没有能够同理到,映后试图理解导演感到被排除的不甘(?)和為了不剪得太私密而故意留出的距離,但好像要告訴我導演和宸君的關係我才有辦法理解這件事。可能本身就不適合公映(?)
Weeeee2024-12-06 15:04:27
看的時候山丘的表現,包括那個奇怪的笑容讓我覺得他有創傷的逃避,而記錄者卻咄咄進逼山丘用自己觀點去抒發故事,這讓我觀看過程非常不適
Knil2025-03-30 19:53:46
BFI flare影展的台湾纪录片。喜欢雪山遇难题材,但这部没有详写遇难过程,而是透过幸存者和故地重游去讲述事故背后的难以治愈的悲痛。是写给挚友的一篇很美的悼文。(导演话风好像安溥
莫失莫忘2024-05-09 06:59:32
#VdR2024# 7/10 动人且细腻的影像。
liulexuan1232025-04-27 07:53:49
雪水消融的季节,题材很好,就是为了纪念死去的好友而拍摄的一部纪录片,电影分两段来进行描述,一段是采访刘宸君男友梁圣岳,另一段则是导演罗以珊前往尼泊尔探寻好友刘宸君的轨迹,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半段,将这个过程和盘托出,前半段我看到了获救之后男友梁圣岳的状态,丝毫没有为刘宸君的死而感到惋惜,电影拍摄手法太多抖动,加上融入了许多以往的影像,一些照片、视频等等,个人觉得还是显得比较散乱的,但是我感慨的是尼泊尔提普林村的居民的善良救助了失联近50天的这对情侣所打动,给他们吃住,挺好的,但是节奏略显压抑和沉闷一些,给7分
2024-10-12 16:41:33
有時候生活也不只有這些事情可以關注,這或許是需要我們從中學習將事情看得更廣更大,而非糾結在某人某事上,從某人某事擴大我們能做些什麼?
春天是2024-11-12 13:41:19
2024.11.12台北金马影展 看到题材觉得很惊喜,但或许因为本身我对这类题材有一种不同的预期,所以最后感觉好像不是特别对胃口。总觉得在纪录片当中导演的存在感过于强烈,过于私密性的问题。也会让人忍不住想要探究更多对于三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忽略本身在题材中更为吸引人的自然、性别、生命问题。但不可否认,这本身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荒井2024-12-07 00:49:35
#SGIFF35。每一幀都留有宸君在世上最後的痕跡:他騎過的車、用過的服飾、搜救到他的人員、發現他蹤跡的尼泊爾村民、他曾踏過的路、他去世時的山洞等,無不映射著導演對他無窮的思念與執念。日常化的鏡頭捕捉到的是每個相關人與景於事後最真實的狀態,積雪並未化完,人們也仍過著普通的生活,這些在大螢幕的呈現下變得格外殘忍,非常有意義的紀錄片,喜歡苡珊的細膩。ps我們的周圍某位觀眾用了某種非常具有親切感的香水,邊看這樁悲劇的同時邊被它的味道時刻治癒著,奇妙的體驗。
球球你了2024-08-25 19:26:32
非常动人,第一次电影结束后没有人鼓掌,大概所有人都还沉浸在那淡淡的忧伤中… 我的话题很少提及死亡,作为旁观者,被打动,但依旧不会理解,很浪漫啊,但我应该不会重返尼泊尔到那个小小的洞穴中了…… 纪录片相对来说还是更有力量的
小浮2025-03-25 07:07:21
哀悼的影像有时也是有点对于幸存者的残忍,但是仍然是很珍贵的联结。像是画面拍摄雨雪时说的导演说的那样:我的想象还是太不着边际了
aiiumm2024-05-03 12:56:03
虽然画面不是很精致,但感情很真挚动人。山的自由和神秘虽然很吸引人…看完更加感觉到自然的残酷和人面对自然的无能为力。
Pork Belly2024-10-05 17:32:41
其实核心拍摄对象退出后,这个项目可以放一放的,现在形式感远大于内容。 不过真的很想了解宸君,是个内心非常丰富有趣的人吧。买了本《沙郡纪年》
倔强的老鼠2024-12-14 13:20:48
看到背景故事時,就已經被感動得不行,於是買票去看了電影。但影片本身節奏實在欠把控,導演太沈浸在自己個人的悲傷和情緒中了。拍這類切身的主題是殘酷而不易的,最難是自覺。
豆友1911002832024-08-25 17:25:26
活得好有生命力的一群人,但是节奏不行。比较让我惊喜的是其中gender的表达,全片描述逝者都是用的“he”,相比较报纸媒体对男女朋友的称呼,这才是对逝者自我认同更精确的表达。#summeriff 18
懒_妖_2025-02-23 08:14:35
中途睡过去了。其实我是不能理解获救男生的状态,只能说爱人方式不同。能勇敢去感受自然的人,触角应该十分丰富,所以当他们把这么多种情感展示给凡人,除了接受很难有别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