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西班牙8.6分剧情《维莉蒂安娜》BD1080p.中英双字


维莉蒂安娜海报

名称:维莉蒂安娜

别名:华丽迪安娜(港) / 薇丽狄雅娜(台) / 比丽迪亚娜 / 庇丽迪亚娜 / 比里迪亚娜 / Viridiana

主演:西尔维娅·皮纳尔 / 弗朗西斯科·拉瓦尔 / 费尔南多·雷伊 / 何塞·卡尔沃 / 玛加丽塔·洛扎诺 / 何塞·曼努埃尔·马丁 / 维多利亚·辛尼 / Luis·Heredia / 华金·罗亚 / Lola·Gaos / 玛丽亚·伊斯韦特 / Teresa·Rabal / 曼纽尔·亚历山大 / Alicia·Jorge·Barriga / 克劳迪奥·布鲁克 / Alfonso / Juan / Palmira·Guerra / José / Joaquin·Mayol

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

地区:西班牙,墨西哥

年份:1961

语言:西班牙语

时长:91分钟

维莉蒂安娜剧情介绍

长年在修女会中修行的维莉蒂安娜(Silvia Pinal 饰)即将立誓归宗,嬷嬷建议她在仪式前探望资助人叔叔海麦,维莉蒂安娜前往叔叔在乡间的大宅,岂料海麦因她酷似自己妻子而动情,维莉蒂安娜短暂停留后即将返回修女会,在动身的前夜,海麦央求她穿上了妻子的婚纱并向维莉蒂安娜求婚,被拒后指使女仆用药麻醉了她。第二天海麦自杀身亡,维莉蒂安娜返回大宅决定留下,海麦的私生子何塞(Francisco Rabal 饰)携女友也来到大宅,马上雇人重整荒芜田地,同时维莉蒂安娜邀请一些流浪汉与病乞共享大宅,维莉蒂安娜照顾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虔诚祷告,试图为他们提供神的帮助。何塞的女友大感失落宣布分手,趁维莉蒂安娜与何塞进城的功夫,病乞和流浪汉们登堂入室,将大宅搞得一团混乱。 本片是布努埃尔宗教三部曲的第二部,获196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维莉蒂安娜下载地址一

最新资源已封禁吸血客户端,迅雷用户请更新到最新版,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维莉蒂安娜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维莉蒂安娜豆瓣热评

  • novich2011-03-31 11:10:04

    布努埃尔总像是在肆意毁坏他自己也心痛、心爱的东西,最后留下一个冷冷的、极其物质主义的残骸,那不像是嘲讽,而是精疲力尽后堕入平庸。

  • Connie2006-11-10 09:18:27

    Buñuel最顯著的風範,看來在於一貫形式上的簡潔凝練(或許有時精致過頭),包括所有不着痕跡的腳部特寫,對任一檔曖昧關係的淺嘗輒止,甚至Viridiana削蘋果的小場面也決不肯浪費筆墨...看Buñuel的電影總能夠感覺到受尊重,因爲他從不把觀衆當成傻瓜..

  • 刘小黛2010-10-11 19:17:13

    谈及这部影片的编写, BUNUEL说,“我的朋友帮助我展开了我童年时的一个古老的情欲幻想:利用麻醉剂,我强奸了西班牙女王。”

  • 小易甫2009-08-29 22:15:22

    我不赞成主流认为这是布努艾尔最好的作品,导演放弃了惯用的超现实主义,用一个并不丰富的故事讽刺了宗教与现实的冲突。"所有的猫在晚上都是灰色的"分明在暗示宗教的虚伪外表,模仿《最后的晚餐》确乎增加了讽刺力度,或许在没有找到专业的影评之前,更多的暗喻仍有待发觉,但总觉得故事本身是弱点。

  • 火娃2022-06-11 18:29:56

    8/10。资产阶级维持礼仪和风度的宴席成为讽刺宗教的重要设置,维莉蒂安娜收容的群氓阶级集七宗罪之大成,他们围坐在餐桌边用餐的场景,其肢体形态和所处位置都类似名画《最后的晚餐》,如耶稣般坐在中心的竟是一名瞎子,扮演圣母的流浪汉穿着婚纱从怀里掏出鸽羽乱扔一地。维莉蒂安娜像圣洁的羔羊(耶稣),给自己灌输许多教义却没有根治人性卑劣的能力,她在梦游状态下烧毁了象征世俗享乐的线团,将代表忏悔和死亡的壁炉灰撒到床上,这个举动证实了天主神圣的表象仅停留在精神幻觉的层面,叔叔的自杀推动了维莉蒂安娜去解决现实的罪恶,但得到施舍的底层人非但不皈依天主,反而意图强奸,宣告了她宗教理想的破灭。结尾维莉蒂安娜和代表资产阶级的何塞坐到一张牌桌上,长夜里荆棘王冠成为小女孩的引火物,隐喻了失去精神庇护所的教会只能与资产阶级勾结。

  • 有心打扰2013-03-27 23:29:13

    1.乞丐最后的晚餐—疯狂盛宴,乌托邦的幻灭,信仰的倒塌,维莉迪安娜也只能屈服于现实;2.生活与信仰,工作与祷告的平行剪辑让人印象深刻;3.物质的贫带来更可怕的思想行为品质上的贫,无可救药,自甘堕落,但这才是最佳现实,你不能奢求一时改变长长一生所持有的惯性;4.叔叔的死和小女孩的跳绳很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西班牙影史十五佳NO.08

  • 沁云2016-05-26 23:01:47

    黑白的布努埃尔,充满象征和隐喻地探讨天主教。流氓无产者的人性之恶使资产阶级“救世主”般的宗教美梦破灭。布努埃尔触及了重要的宗教问题,诘问了它的组织、制度,和形式。

  • 4-ever2006-12-09 22:53:00

    第一,剧本很好,但在开头的大部分感到导演的白键太多,使得镜语过于死板,不流畅。第二,弱者并不是没有欲望与仇恨,只是他们没能力实现。所以卡夫卡说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善是一种罪恶”而这部片无疑是个完美的注释。第三,看到后半部突然明白为什么导演这样控制节奏了,因为他是布努艾尔,不是伯格曼。第四 “所有的猫在夜里都是黑色的,所有的罪在白天都是光明的。”第五 我太受刺激了!!!!!

  • 冰红深蓝2015-09-30 09:47:18

    布努埃尔代表作,1961戛纳金棕榈。①布努埃尔的幽默讽喻与现实鞭挞,宗教幻灭与世俗丑恶;②"最后的晚餐"颠覆戏仿配上圣乐,绝赞;③祈祷与劳务的交叉剪辑及多处隐喻蒙太奇;④跳绳-上吊-裤带-强奸,贯穿始终的轮回;⑤所有的猫在夜里都是黑色的,所有的罪在白天都是光明的;⑥导演是恋足癖。(8.8/10)

  • 赱馬觀♣2008-10-18 14:57:45

    “影片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将朴素直率与强烈的道德模糊融为一体,片中角色从未被单一设定为值得轻蔑或者崇敬。无论是女主,男主,女仆,甚至是那些乞丐。”

  • 朱熠2018-06-25 12:07:32

    试图迷奸自己却又自责自尽的叔叔,饱受关爱却又有着无解劣根性的流浪汉,看似冷酷却又拯救自己于水火的私生子,一记记都把维莉蒂安娜笃信无疑的神圣宗教假象被揭得粉碎碎骨,就如同那个在火中焚化的荆棘头箍。

  • 吞火海峡2012-09-09 11:36:31

    文明思想原为人生苦旅的自救鸦片,上升至伦理禁忌则为欲望释放的束缚,愚化至宗教教条即是蒙蔽真相的红布。人之原欲乃生命狂欢的汁液,只要不去逾越毁灭的红线,就能拥有片尾那舒弛欢乐的远景,这种状态我称之为和谐。【10】

  • 神仙鱼2019-11-29 22:20:42

    好像没有多么超现实?从天主教徒到无神论者的击碎重建,信仰一次次崩塌,被宗教视为“亵渎”的,都是相当幽默的讽刺(最后的晚餐最高(瞎眼的耶稣))。那一场餐桌恣意的狂欢看到咋舌,没有十全的好人也没有十恶坏人,不过是不再压抑欲望的世界和人性的真实样貌,而宗教直面真实后不攻自破,有多虚假旁观者清。田间祈祷与劳作的蒙太奇戳破所有的泡泡。结尾因审查而作的改动反而比原版本更有味道和空间了。//第一部布努埃尔 https://cinephilia.net/47104/

  • JoshuaLi2015-08-03 16:55:52

    8.6 最后一场戏黑色幽默荒谬感十足,信仰崩坏的天主教修女跟资产阶级风流公子以及他的农工阶级情妇伴随着流行音乐一起打牌。在意识形态上借无产阶级流氓嘴脸撕破了天主教的伪善外衣,最后一场戏则暗示出了资产阶级与天主教的媾和。

  • RS2022-04-17 11:07:07

    谁又没有在过审前就送去参赛然后被禁十几年呢,不知道布努埃尔是不是干这事的鼻祖。布对资共的态度显然在各个时期发生过过山车式的改变,年轻时先是个资产阶级愣头青死直男,片子只会触动宗教,在巴黎一闪即逝,在好莱坞又不起眼而谨慎,两次因为政治流亡,最后遁入虚无。从西班牙内战时的靠左,到在美国被猎巫,否认一切和共的关系,墨西哥时期开始片子里对资共同等的道德讽刺,我愿称之为深柜共产主义。

  • LoudCrazyHeart2021-10-02 10:59:21

    修女被阴险的富豪、肮脏的乞丐侮辱,象征着圣母被玷污。宗教的仁慈被肆无忌惮的愚昧和私欲一层层扒干净。屋主的自杀若是一种及时的自我救赎的话,那对比之下,这群乞丐的忘恩负义会显得更加凶恶。维莉蒂安娜展示的仁慈实际上是一种普世的爱,救济穷人,却没有教会他们劳作和感恩的意识,最终只是埋下悲惨结局的种子。豪宅内的女仆也是一种劳作和牺牲的侧写,完全失去自我,把精神依靠投射到男人身上,本质上也是悲剧。

  • 阿暖2019-11-30 01:16:58

    很庆幸是在大银幕看到,不然实在很难把握。看似平凡乏味的故事,恶魔都藏在细节中。文本非常高级,非常含蓄,非常“寄生虫”。

  • 米粒2016-07-10 13:12:42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女主最终放弃了,加入了斗地主牌局=_=. 最后的晚餐是绝对亮点没错(竟然flash这种梗都有。。。)。布努埃尔太厉害啦,他的每部电影感觉都非常聪明,讽刺又不过分,幽默,还伴随略微的变态?

  • Berger2023-05-01 23:49:24

    布努埃尔的电影常与反神与反宗教的标签相关联,但他与宗教的关系并不简单。《维莉蒂安娜》并非是单纯的批判故事,也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笼罩着一层模糊的并非明定的阴影。布努埃尔此生或许从未想过恢复他年少时期的信仰,但他也不得不承认:“My form of atheism leads inevitably to an acceptance of the inexplicable. ”

  • 胤祥2012-01-15 00:47:31

    标准三幕剧作,布老师用镜很典雅(走位精细,推轨镜头简直典范),比墨西哥时期讲究许多。虽然没有超现实但是狠狠地讽刺了“空想社会主义”。第三幕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韩三篇什么的。亮点是对最后的晚餐的cos。

  • 康报虹2017-10-24 00:09:08

    布努埃尔并没有把枪口对准资产阶级,他持着怀疑的态度让特莉蒂安娜摸索圣像。可那些被帮助的无产阶级更加卑劣,他们说谎、贪婪、堕落,甚至用《最后的晚餐》来戏谑上帝。当那些丑陋的人试图强奸她时,那座摇摇晃晃的圣像在刹那间崩塌。最后三人打着充满性暗示(3P)的扑克牌,荆棘冠已被烧成灰烬。

  • 托尼·王大拿2017-03-31 16:39:13

    最虔诚的教徒才能最深刻地体会宗教的虚伪与世俗的鄙陋,大量肢部特写及其后续的过渡、所有出现的细节和事物都在最后成为了巨大爆发的一份助力,不做无用之功。

  • 谋杀游戏机2012-07-02 13:15:14

    哈雷路亚中狂欢起舞,乞丐浪人的最后晚餐,镜中自窥信仰崩颓。在自欺伪善与神圣表象下,定格三阶级围坐打牌之媾和。马车底下栓着小狗,十字架打开是一把刀。“所有的猫在夜里都是黑色的,所有的罪在白天都是光明的。”并未超现实,却有同样的讽刺力度,运镜走位精准无痕。宗教三部曲,61金棕榈

  • デブリ2014-06-27 19:46:41

    布努埃尔的人物是完全符号化的,超现实的的情节使得各种隐喻更具表现力。不过这一部抛弃了幻想,模仿最后的晚餐让人印象颇深,但整体还是偏乏味了点。

  • 徐若风2018-06-18 21:09:29

    4.5 无差别关爱派圣母、浪荡儿公子哥、一大群“职业乞丐”的乌托邦宗教讽刺之“人性小舞台”。开篇的“赎罪与死亡”论调出来还以为会沉重处理,没想到越来越欢脱(又带着悲哀)、举重若轻。狗、猫、老鼠、鸽子毛洒落等动物隐喻恰到好处地有力。最后还是要靠资产阶级劳资雇佣解决危机==

  • 墓岛GRAVELAND2016-09-11 22:53:15

    类似于伯格曼的古典主义宗教情节剧,但是从镜头运动、剪辑上还有玩世不恭色彩的结局却显露出了布努艾尔式嘲讽,神圣文明的不道德本质的显现与解构。十字架形状的刀,乞丐的“最后晚餐”都具有嘲讽意味。穷和富都不是罪恶的原因,只是布努艾尔认为世人都有罪。同质布莱希特《四川好人》

  • 文森2021-03-12 02:27:09

    【3.5】剧本其实挺糙的,整个叙事的简单直白,已经到了连在人物关系上建立起来的隐喻都藏不住的程度,全程是近似透明的戏剧化演出。唯独主人公维莉蒂安娜的刻画颇有回味度:该角色几乎是以一种不露声色的姿态疏远宗教、接受世俗价值观,影片没有赋予其痛苦挣扎的过程,没有让她话语明确地表态,但结尾一场水到渠成的“牌局邀请”已经巧妙地替角色发言。

  • 2012-12-15 14:42:03

    补课再次被布努埃尔震撼!!! 刚开始还觉得摸不透是个什么风格,后来,uncle代表的一个面一结束,另几个面都闪现出来,再到那神来一笔的对最后的晚餐的讽刺定格——真神啦!!! 不愧是老布评价最好的片!!! 好喜欢酱紫的不停思考还能保持一种轻松的幽默感的创作者~~后来看到说他和达利是好搭档,原来如此啊

  • 好公民库尔蕾丝2013-02-11 20:07:32

    主的新娘因由拒絕猥瑣又確實可憐的叔叔的笨拙求婚 導致後者因負辱而自殺 作為懺悔方式 丫頭告別修道院 為主實踐 實驗公會 開放豪宅 接濟窮人 按需分配 共同勞作 每日教授禱告 最後 人民卻上房揭瓦 交相攻 打砸搶 破罐破摔 甚至慾強暴恩人 卻又為錢財輕易殺害共謀 結局 圣處放棄信仰成了表哥的姘頭。

  • 炯之2017-05-15 00:50:02

    布努艾尔绝对算得上是最能体现作者电影的导演,比伯格曼还要集中,对上帝与资产阶级的讽刺是他一直坚持的创作主题,而如梦游一般的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也从未间断过,在他的电影中,每个人都十分模糊,他对人性应该是不乐观的,他喜欢否定所有人,事实上他也能自圆其说,所有人都有他们的可恨之处。

  • mecca2007-04-27 12:29:41

    喜欢的一个导演心目中的十大之一。一切都是范儿。

  • sss2020-05-01 08:19:28

    空想的信仰和善良,救世主的乌托邦和社会主义同样车毁人亡。曾经的修女同风流公子哥、情人女仆一起打牌,放起流行乐的名字叫《所有的猫在夜晚都是灰色的》。厉害到不行的镜头:被迷药灌到的“纯洁新娘”;十字架把手的折叠刀;丢进火堆的荆棘;无产者哄闹的“最后晚餐”;富人救下了一只狗,另一只又被拴在马车下从街对面跑过。

  • 魏伊南2023-05-11 00:06:20

    很出色的作品,关于宗教/善良/罪恶的思考以及电影节奏有点像伯格曼。布努埃尔喜欢用餐桌来表现群像,比如《资产阶级》中一直延期的聚餐,以及《泯灭天使》中产阶级在无形之墙里的聚餐,本片用流氓、流民的聚餐来cos《最后的晚餐》,十分挑衅和异端。纯洁的宗教之爱进入罪恶的世界会被践踏,必须经由世俗势力的保护。流民不是无产阶级,不指向必然的正义。马车下的狗是神来之笔,恰如都灵之马和驴子巴特萨,关于人类命运的预言。我是马车下的一条安达鲁狗。

  • Jiajiachan2012-12-05 23:17:16

    我看的第一部布努埃尔作品。维莉蒂安娜乃集大善之完人,但她却成了一切灾难的源头,因为她她身边所有的人都受到了伤害,甚至包括她自己,原因竟是因为她太美,太博爱,太善良。这是一部思考宗教与人性的杰作,难得的是此片适合反复咀嚼,或许每每重新品味此片,都能从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吧

  • kylegun2015-04-30 22:41:32

    痴恋,救赎,无序狂欢,最后晚餐,荆棘皇冠燃烧殆尽。不可调和的人性之恶,阶级仇恨,现实残酷得很啊

  • 2018-06-18 23:07:50

    2018SIFF衡山。能把一片混乱拍得真·一片混乱,也是没谁可以。Paloma. Palomita. Palomitita. 布努埃尔也是擅抓blonde。可以加个最后晚餐parody标签了。宗教隐喻铺天盖地。好久没在电影院听到西语了。

  • 阿树2018-04-14 01:03:06

    兩次被「玷污」未遂的聖女,放棄的信仰。跳繩的隱喻,最後的晚餐,所有的貓在夜晚都是灰色的,只有最虔誠的信徒才能看到宗教的虛偽。Silvia Pinal穿上白色婚紗簡直就是天使!

  • V0ID02011-12-08 19:05:21

    该片诠释了男人的本质,SB的本质,乞丐的本质,宗教的本质,一言以蔽之:所有本质都是扯淡而已,我喜欢这种手法,喜欢女主的样子和胸部,可惜片中的大叔、丐帮二人组都没得手,只有之后的帅哥可能完成修女、女仆一屋3P的伟业,只是这个3p刚刚到cardPlayer的阶段影片就恰到好处的结束了

  • 宫唯明2023-07-18 19:02:29

    对宗教的讽刺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种表达,但如果从另外角度来看,这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现实的妥协。在片中,关于两者的矛盾比比皆是且不可调和,就像巨大的引力在牵引着维莉蒂安娜靠往现实,这样看维莉蒂安娜这个角色是具有普适性的,而整个故事的发展也是一个令人逐渐共情的过程

  • 掉线2015-06-23 12:22:31

    【B】修女艾达的故事起源?最后的晚餐那个镜头很打眼。再一次证明了那些玩弄故事的导演真的认真讲起故事来,反而更加得心应手

  • 情绪稳定的dong2020-09-01 23:22:22

    1、论宗教信仰是如何走向破灭的,以及探讨了信仰的本质。2、“所有的猫在夜里都是灰色的”,人也是复杂的。我们可以帮助他人,但别认为可以救赎他人。我们要相信人的善良,但也别低估人内心的邪恶。

  • 柯里昂妮2018-11-27 15:06:43

    布努埃尔“宗教三部曲”之一,讲述一个虔诚的修女维莉蒂安娜信仰的破灭。1、修女见证了上层阶级的虚伪与狡诈、欺骗(叔叔对于她的“乱伦情愫”,私生子对表妹的垂涎),以及底层乞丐的丑恶、狰狞、饕餮般的欲望。2、原以为自己可以凭借执著善良的品行改造世界,却被这个世界弄得混乱混乱不堪,他所信仰的宗教带给她的只有伤害(对宗教的质疑,人性的否定)。她像一道光,想要点亮黑暗,却最终还是被黑暗吞噬。3、唱机里的宗教音乐是实施罪恶、饕餮狂欢场景的背景音乐,又是极大的讽刺,最后结尾变成了现代性的流行音乐——维莉蒂安娜走向新时代。4、《最后的晚餐》式的站位定格处理,在电影史上被模仿过无处次的经典场景。

  • 十一伏特2022-03-21 17:03:04

    中国有句老话:“救急不救贫,帮困不帮懒“,本片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经筛选的慈善必然滋生蛀虫,毫无保留的付出甚至会招致反噬,纯粹的善良虔诚也忍受不住卑鄙人性的拷打。 ① 女主带领群丐诵经祈祷,和男主带领建筑工人盖房的画面平行剪辑,无价值的信仰Vs有价值的工作;② 懒汉穷鬼的贪婪聚餐合影,1:1还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③三人打牌的结尾,和怀尔德1960年的《桃色公寓》结尾暗示如出一辙。

  • Nightwing2013-04-27 23:51:50

    很喜欢花絮里Bunuel和那个法国嫩记者的对话,相当和谐的访谈氛围 2019.04.04二刷,精神过山车的力量丝毫未减

  • 与碟私奔2018-05-01 01:02:37

    在『哈利路亚』的开始曲里就寓言了这样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宗教』题材的电影,还有那酷似『最后的晚餐』式的画面——大师的玩意儿就是别想让一般人看明白,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我木有那些電影学者型的观影人顶礼膜拜或者看的通透,所以我只能就是感觉看过经典了,至于看明白没有,我大言不惭没看懂

  • Pincent2024-01-09 20:55:03

    8.6 的确很精明,对“户外伊甸园”的剪辑印象深刻,以及“最后的晚餐”时人们表演上的超现实色彩。然而更喜欢开头以及前半段一步步的符号铺垫,像人物脱下长袜和尝试挤奶这样的场景

  • vivi2011-07-29 20:08:52

    2018.6.18 大银幕重看。宗教在布努埃尔看来是多么的可笑。后接《朦胧的欲望》,而我总在想,这一部究竟是跟《白日美人》还是《特丽丝塔娜》更接近一些呢?Silvia Pinal 老奶奶还活着,很好很好。

  • 葱油饼2011-02-06 05:48:35

    totally devastating anti-humanistic. Brunel is desperate about human. The rich is hypocritical, but the poor is mean,.the last scene as 声画对立

  • 加勒比姐姐2012-05-06 09:34:17

    最近看了一系列老片。是老片真的比较好看,还是我老了。我觉得老片无论是叙事,镜头,台词都设计得很精致,很典雅。导演真的是尽情的将宗教嘲笑啊!

  • ミノムシ2010-01-19 16:39:33

    差不多是五年以前看到的一个电影 印象挺模糊了只记得好,当时也没看完整 什么时候再看看

  • nwstreet2024-02-04 08:37:31

    20240203@MoMA. 直直迎着久违的阳光走进影厅遁入黑暗,显现出恶的人们仿佛本也无辜,让良善成为痛心的笑话。(感谢豆友赠票,并神奇地重拾过往人生的记忆。)

  • 麻友安2018-06-18 20:30:30

    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从容,不动声色地埋下大量隐喻,跳绳-上吊绳索-裤腰带,乞丐-被救助者-作恶的人,被马车牵着走的狗,十字架弹簧刀,最后的晚餐......信仰在世俗的磨蚀中堕落如斯,神性从始至终难觅其踪。

  • Parallax...2019-02-25 23:24:36

    流浪汉混搭“最后的晚餐”真是讽刺意味十足啊,维莉蒂安娜一个在故事里如圣母般的存在,而布努埃尔偏偏把一个拥有水一般清透的圣母彻底染成了灰色,代表的纯洁被强奸,代表快乐的跳绳被用作上吊的绳子,代表基督的荆棘之冠被烧毁。不光是流浪汉每个人都面目狰狞 戴着一张贪婪与欲望的嘴脸,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的人。

  • 峰峰峰峰2014-06-25 16:13:12

    我并不认为这是布努艾尔最伟大的作品。

  • Persona2021-03-04 17:09:46

    越想越妙,布努埃尔拍片也太聪明了,像是精心设计的多米诺骨牌。打着宗教名号的伪善和假共情,祈祷和施工被剪到一起,穷人的登堂入室,cos最后的晚餐,跳绳被拿去自杀又变成流浪汉的腰带,结尾修女披散头发听着流行音乐打牌。公正地嘲讽每一个人,谁也躲不掉,结尾无神论的诞生实在是绝啊,并且全片都萦绕着一种出其不意的幽默感。我最爽的点在于,善意也好,信仰也好,伟大设想也好,自我感动的同时也去看看能不能承受现实的丑陋和沉重,否则只会沦为闹剧,自己相信的世界全部破碎。“我们都是正派人。”把荒诞事实拍出日常感,实在是高。

  • Tacitus2020-06-26 13:12:04

    终于看到一部五星布努埃尔!本片充分证明把各种符号和隐喻玩得溜不需要以牺牲故事性为代价,有力的批判也不一定意味着解构和虚无。电影语言简洁精准,对不同阶层精神面貌的刻画入木三分。教会的色欲洁癖会把人逼上绝路,而带宗教色彩的乌托邦社会主义的问题是见众生是佛。作为前修女的女主正是两种信条承前启后的化身,冀望用爱发电感化流氓病乞向善,而真正驱动后者的却是物质上的威逼利诱。这种错位在利维坦在场的时候并不显露,一旦秩序出现裂缝,结果便是无产者借‘最后的晚餐’(此处还关联讽刺宗教一把)趁火打劫的崩坏不堪,还是要资产阶级搞利诱分化那一套让无产者狗咬狗才收拾局面,而信仰破产的乌托邦主义者终会被现实主义收编,最后在轻松的爵士乐和一片欢乐祥和的三人牌局中,资产阶级取得了全面胜利。格局和设想真妙